遍布大街小巷半空中的交通路牌,是城市文明的一個窗口。那么,沈陽市的這個窗口,與一些國際化大都市相比,有哪些差別呢?又將做如何改善?1月8日,在沈陽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沈陽拉瑪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元暢提交了《關于優化改革沈陽交通路牌指示系統》的建議。
潮汐調流設計合理深得民心
劉元暢介紹,交通一直是困擾現代化都市的大問題,沈陽也不例外。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全市一些區域率先做出了交通規劃實驗性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皇姑區北陵大街路段現行實施的潮汐調流就非常合理,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擁堵情況。在此基礎上,我們應繼續積極引入國際先進的、成功的交通規劃案例,進行有效探索。
現有部分路牌信息量較大
現有交通指示牌想在有效面積內展示的內容太多,反而讓駕駛員混亂,不能迅速讀出有效信息。目前,一些交通指示牌上標有很多與駕駛員駕駛狀態并不相關的信息,甚至對駕駛員駕駛狀態僅有微小指示甚至無指示,既浪費,效果又差。
比如,駕駛員的目的地是南京街與中華路交會的某地,但現有標識系統暫未對當前街道做任何有效標識。駕駛員距目的地很遠處就需要減速慢行,尋找目的地路口,這就引起了連鎖反應,容易造成交通擁堵。
路牌最好位置明顯內容簡單易懂
在交通路牌系統不夠明晰的情況下,沈陽可以參考一些國際化城市的先進經驗,在紅綠燈下面懸掛明晰的道路指示牌,明確標識交通網絡各道路名稱。懸掛的指示標牌應具備閱讀簡單、直觀等特點。應盡量避免因指示牌字體過小,導致駕駛員需減速仔細閱讀的負面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在道路紅綠燈下應懸掛橫向街道名稱。因為駕駛人對自己行駛的當前道路是了解的,而他更需要獲知的是與行駛方向橫向交會的其他道路名稱。比如駕駛員沿青年大街由北往南行駛,他應該看到的指示牌是中山路、七緯路、藥王廟路等,而不是僅僅提醒駕駛員正行駛在青年大街上。
劉元暢提交的《關于優化改革沈陽交通路牌指示系統》的建議,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在個別路段開始試運行,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他建議相關部門在沈陽全面推廣。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唐葵陽
記者李慶海主任攝影記者常晟罡
(責任編輯:田晶)
相關報道
>>返回頻道首頁 返回本網站首頁
微信訂閱號
手機版
法人微博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