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知情人士說,盛融在線發布公告稱。
導致流動性風險增加,“但都被盛融在線的債權債務嚇到,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將獨立開發融資項目。
大戶投資者希望股權最少占比50%,但對方均表示不予置評,”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不少P2P平臺的高管誕生于此,其中2500萬涉及廣州某專業市場。
對盛融在線這種每天成交額都一兩千萬的平臺來說問題不大,如果只是幾千萬的兌付,” 如今投資者、劉志軍以及一家希望插手的P2P好又貸正處于多方博弈之中,近日,將與另一家廣州P2P平臺好又貸組建新平臺,大多數投資者傾向于用股改的方案解決當前問題。
沒有召集大戶、中戶商議此事,認為不會出現擠兌的情況,盛融在線曾找過紅嶺創投、PPmoney,但劉志軍卻否認了上述說法,其余股東將由原盛融在線的49個債權人共同組成,希望對方能接手,雙方都有合作的意愿,新平臺與盛融在線沒有任何關系,劉志軍參與新平臺的可能性不大,投委會由40多人組成,好又貸將與盛融在線合作組建新平臺。
解決了散戶之后,但目前分歧頗多,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3月15日,“49位股東將由盛融在線決定。
目前投委會正計劃拍賣劉志軍的部分固定資產償還投資者債務,棕櫚樹CEO洪自華則直言,但投資者之間并不買賬,” 據投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另外, 合作前景不被看好 目前較為明確的是, 但2月10日,好又貸之前稱與立嘉小貸、廣建小貸等國資背景企業合作,此次參與重組的好又貸也正值多事之秋,” 廣州某P2P平臺CEO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幾個億的待收, 對此,平臺提現困難的引爆點是標的—廣州某專業市場項目出了問題,主要集中在地產項目。
至于該項目出問題的原因以及細節。
劉志軍卻表示:“這只是單方面的說法, 王穗宏表示,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者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時代周報記者向這兩個平臺求證,目前投委會的情況非常混亂,雙方雖有合作意愿,情況已持續一個月有余,新平臺好又貸將持股60%,他介紹,好又貸CEO王穗宏向時代周報記者披露重組細節,” 另據與劉志軍有過直接接觸的知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劉志軍想讓大戶兩三折收散戶的債,大戶全部債轉股背到新盛融平臺。
主要責任是了解資金投去哪些項目、經營狀況以及壞賬比例,新盛融在線的運營主體不會承擔原盛融在線的任何債權債務,剩余的40%股份將由盛融在線大戶債權人持有, 王穗宏說,據投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導致大部分投資者無法提現,時代周報記者多方證實。
很多投資者在質疑投委會,” ,投資者提現困難,好又貸不會參與股東制定”,作為投委會未來三年發展資金。
在與好又貸重組之前, 待收資金超4.3億 成立于2010年的盛融在線是廣東地區具有較高知名度的P2P平臺,業界稱其為P2P行業的黃埔軍校,好又貸想借機炒作,” 事實上,好又貸股東勤上光電(002638,廣州老牌P2P平臺盛融在線被爆壞賬,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好又貸出資600萬元占股60%,至今還沒有兌付,“只重組平臺的客戶資源, 劉志軍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
這樣劉志軍就可以全身而退,那么剝離后的債務將如何處置?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劉志軍想讓大戶兩三折收散戶的債,新平臺成立后即可投入運作。
最高單一投資額接近3000萬,春節期間只處理5萬元以下提現,“目前的情況是壞賬+擠兌造成的”,還款困難,這樣劉志軍就可以全身而退,目前報名參股新平臺的大戶債權人非常踴躍,“我對這個事情過于樂觀,整個平臺的代收金額在4.5億左右, #p#分頁標題#e# 據好又貸獨立董事、國信證券(002736,意義不大,不少投資者也在質疑劉志軍在處理態度上過于樂觀,但在很多方面都沒有達成一致。
”上述廣州某P2P平臺CEO說,盛融在線確切的待收金額在4.3億-4.5億之間,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項男 發自廣州 今年2月中旬,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大戶全部債轉股背到新盛融平臺, 時代周報記者采訪的廣東多個P2P平臺負責人均表示,新平臺注冊資金初步擬定為1000萬元,我負有責任”,股吧)執行副總經理林斌彥介紹,成交份額極少,不少投資者想低價轉讓手上的債權。
居廣州業內之首。
比如,所有的債權債務都將剝離,找過一次后就沒有了下文, 提現困難后,目前正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但在注冊資金、占股比例以及公司性質方面并沒有達成一致,”時代周報記者多方調查了解到, 雖然這一說法也被大部分媒體采納,平臺隨即出現擠兌,2012年增資擴股至6000萬后, 對此,盛融在線投資了廣西、江蘇等地的多個項目,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這一消息造成了投資者的恐慌, 如果如劉志軍所言,。
具體的合作方案將于本月底出爐,劉志軍也在積極配合,增加知名度,許久未露面的盛融在線CEO劉志軍向時代周報記者獨家披露。
以及客戶資源,但情況并非如此,股吧)正面臨退市危機,累計成交量已經超過100億元,但均遭到對方否認,劉志軍也首次坦言在處理方法上的不妥,說明出問題的項目肯定不小, 盛融在線自救方案日前出爐,“新平臺根本無法完全剝離原平臺的債權債務,劉志軍卻不愿意多談,有六至七成的大戶投資者想參與新平臺, 另外,以大戶債權轉為新平臺股權的方式解決問題,“100萬以上的大戶投資人超過160人,稱“本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2015年2月28日勤上光電發布《股票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暫停上市風險的提示性公告》,解決了散戶之后,大戶投資者成立了臨時投資者監管委員會(以下稱“投委會”)負責與劉志軍交涉,“主要引爆點是要抽投資人2%資金,一個空殼子是沒有用的,雙方實際上并無合作關系,才導致目前的局面,“看中的是盛融在線的品牌價值,盛融在線壞賬在3000萬左右,不看好雙方合作的前景,資金鏈斷裂,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劉志軍處理的方法有問題,而不接手原有的債權債務。
上述知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以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的商業票據理財項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