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8月30日,文成縣召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當前文成縣開展小城鎮綜合整治工作的總體情況和下步工作計劃。文成縣鎮治辦主任、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楊小鋒,縣鎮治辦副主任、住建局副局長趙漢增,縣鎮治辦工作負責人胡琪焱出席發布會并接受記者提問。據了解,自省市部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來,文成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各項決策總署,結合全域旅游化戰略和建設溫州生態休閑產業帶工作的具體要求,聚焦小城鎮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溫州市西部后發崛起的重要施政方向。在2017年省市年終專項考核排名中,文成縣總成績均列全市第一, 6個考核鄉鎮全部創成特色小鎮并達標通過,其中森林氧吧小鎮銅鈴山鎮和太極小鎮公陽鄉被評為省級樣板鄉鎮。省級樣板鄉鎮數量在全省的縣(市區)排名中并列第二;省級樣板率為33.33%,省級樣板率在全省的縣(市區)排名中并列第三。
新聞發布會問答實錄:
【問】:今年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要求是什么?上半年的工作進展情況怎么樣?
【楊小鋒】:2018年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的總體要求是: “一提前”“一力爭”“一確保”。一個提前是:玉壺鎮、巨嶼鎮、二源鎮、峃口鎮、平和鄉、桂山鄉、雙桂鄉等7個鄉鎮提前接受省考。一個力爭:玉壺鎮等特色小鎮要力爭打造成省級樣板鄉鎮。一個確保:確保文成縣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成效繼續保持全市乃至全省一流領先位置。
在工作進展方面,文成縣除縣城外的16個鄉鎮共安排建設類項目207個,計劃總投資10.66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設計207個、開工207個,完工166個,累計完成投資9.56億元,投資完成率89.71%。其中第一批6個達標鄉鎮共安排整治項目70個,已全部完工;第二、第三批鄉鎮安排整治項目137個,已完成設計137個,開工137個,完工96個。
另外,各專項行動百日攻堅情況,“臟亂差”攻堅方面,各鄉鎮通過各類整治,共清理陳年垃圾35噸,清挖污水溝6000米,拆除旱廁40座,更換破損陳舊垃圾桶500個,果殼箱320個,修補破損道路8462米,清除牛皮癬墻面221處,發動居民清楚房前屋后容器積水1245戶,城管、市場監管、衛生監督等執法隊伍開展對流動攤販、沿街店鋪、五小行業等監督檢查工作,共出動執法人員2000余人次,檢查3510戶次,取締75處流動攤販,對不符合規范的五小行業出具限期整改通知書305份,并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集中力量對農貿市場周邊進行占道經營的管理,實現退攤還路。“道亂占”治理方面,一是二源鎮通過百日攻堅活動,順利破解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按時完成今年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各項任務。二是玉壺鎮等其它6個鄉鎮多次聯合交警、城管、工商等部門對道路聯合巡查,削除亂停車、亂堆物,亂擺攤,亂開挖,亂建筑,亂豎牌等六亂行為。截止8月14日,各鄉鎮道路條數和里程整治完成率均已達90%以上,路長制建立達100%。“車亂開”治理方面,一是行政村勸導站覆蓋率百分之八十以上。交管站、勸導站的人員配備到位,并開展了對交管員、勸導員的培訓工作,帶領他們上路工作;兩站兩員的辦公用房和經費也保障到位。確保九月底前“兩站兩員”實現實體化運作,對鎮區及農村實施常態化嚴管。二是今年已經建好31個監控,還有部分在建中。珊溪鎮的數字警務室也在建設中。三是各中隊加大了對十類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對今年達標鄉鎮范圍內的路口、重點路段實施嚴管。加大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道路交通守法率的宣傳,力爭守法率的提高到8o%以上。 “線亂拉”治理方面。一是第二批七個鄉鎮線亂拉專項整治弱電上改下、架空線纜梳理、入戶治理等三項指標完成率均超90%以上,強電上改下、架空線纜梳理、入戶治理等三項指標完成率超75%以上,著力攻堅突破線亂拉整治上改下難點,強弱電上改下土建工程完成率達98%以上。二源鎮作為8月份省年中集中驗收鄉鎮已8月6日順利通過省級考核驗收。二是深入開展強弱電線纜搭掛集中治理行動,確定了整治范圍,現已經開展強弱電線纜搭掛排查工作,目前完成了6個鄉鎮的排查工作,下步要加大此項工作督查力度,爭取10月中旬前完成強弱電線纜搭掛集中治理工作。
#p#分頁標題#e#【問】:好,剛才發布中提到文成縣各鄉鎮按照“一鎮一品”功能定位,環境再造已初具特色,那今年文成縣還有哪些鄉鎮要完成整治任務?都有哪些亮點?
【胡琪焱】:今年,玉壺、峃口、巨嶼、二源、雙桂、平和、桂山等7個鄉鎮11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其中二源鎮在8月份驗收;巨嶼、平和、桂山在10月份驗收;玉壺、峃口、雙桂在11月份驗收,其中玉壺、峃口列入爭創省優單位;今年,迎檢的各個鄉鎮如火如荼,如玉壺鎮緊緊依托“僑領之鄉”的文化優勢,全力打造“國際慢城”。通過入城口景觀提升工程,壺山路和五一村外立面改造工程、五一村風車宿營基地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使得沿街房屋的門窗、外立面換了容顏,僑鄉優雅風韻撲面而來,充滿著歐陸風情,仿佛置身在歐洲小鎮。南田鎮定位“養生福地”,圍繞“劉伯溫歷史文化風情小鎮”(一期人文宜居板塊)目標,打造“兩路(入城口、文化大道)、兩街(商業文化示范街、歷史文化風情街)、一館(劉伯溫紀念館)、一山莊(伯溫山莊)”,重點實現環境整治、場館建設、古鎮配套三大任務,力爭創成省級樣板鄉鎮。峃口鎮以“小家美”促“鄉村美”,全面奏響“美麗庭院”創建,既可以綠化又可以種蔬菜,滿足了農村老百姓的需求,很接地氣、具有生命力,成為了全市美麗庭院建設的示范點,為打造全省一流的環境高地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文成樣板”貢獻了一份力。
【問】:文成縣為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的新目標,這幾年在解決停車難問題上已經進行了相關工作和嘗試,有了一定的效果,但停車難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請問文成縣有沒有考慮過引進立體車庫等方式來緩解文成縣交通壓力?
【趙漢增】:關于立體車庫方面,我局前期也有過深入調研,比如磁懸浮立體車庫,相比較傳統普通車位,立體車位具有以下優點:緊湊;節省用地面積;管理方便;車輛免受風吹雨打、日曬夜露之苦,對愛車有較好的安全保護。但它也有它的缺點:出行不夠方便,上下班高峰立體車庫交通組織壓力大;建立體停車場的費用和管理費用高;停車費用更高。結合文成縣實際,目前文成縣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缺少集聚型購物中心,居民規范停車意識較為薄弱。目前開放的收費停車場多半閑置,反映出一個問題,居民對于收費的停車位從心理上認可度不足。
要成功引進一項新興的技術,需要對應匹配的城市發展水平,如產業發展、人口密度、居民總體素質、城市執法力度等諸多方面。雖然磁懸浮立體車庫具有諸多優點,但是可以預見,即使政府或個人斥巨資建設立體停車庫,會難以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因此,磁懸浮立體車庫的建設需在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和評估,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提高居民規范停車意識等各方面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進行推廣。目前,由于各種實際制約的因素,《文成縣中心城區停車場(庫)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的實施不盡如人意,未能圓滿解決縣城停車難問題。在下一輪規劃調整中,將對停車問題進行重點關注,規劃設計中設置足夠的社會停車位以解決停車難問題。當前,文成縣著力于吸納社會資金,建設公共停車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苔湖地下車庫、文化中心地下車庫、興福堂片區CX-01地塊地下車庫等項目。此外,在今后的區塊開發項目中也將積極尋求公私公建停車場的可能。
【問】:文成縣去年通過實施縣城旅游化改造、美麗小鎮創建、美麗鄉村提升和水路兩軸線性景觀打造等四大專項工程,以及開展“清潔家園”和“綠滿文成”兩大專項行動,打造了全省一流的環境高地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文成樣板。我想請問一下,這項由住建局負責實施的縣城旅游化改造工程目前工作進展情況如何?
【楊小鋒】:縣城旅游化改造方面,包括中央水軸景觀改造提升工程、泗溪沿岸建筑立面改造工程以及寨山公園建設等。目前中央水軸景觀工程已完成徐村段綠化提升,正在進行伯溫路綠化景觀提升改造,計劃2018年年底完成伯溫路和體育場路綠化提升改造,2019年6月整體完工;泗溪沿岸建筑立面改造工程,已開工樟臺、龍川片區,煙草公司周邊、體育場路寨山山腳至舍得坊和伯溫路等處的立面改造,接下來將陸續開工城東小區、鶴東村等,計劃2018年底全面完工;寨山公園正在進行土地政策處理工作,計劃2018年10月開工建設,2019年12月完工。
#p#分頁標題#e#【問】:年的省市民生實事任務涉及貴局的有新建農村廁所、城市廁所、新增停車位以及打通斷頭路等,請問這些工作目前的進展情況如何?今年是否能按時完成任務?
【趙漢增】:農村廁所方面(任務指標636座),在5月至6月,完成了2018年度農村公廁改造項目匯總,其中包括農村公廁改造工作主管部門和責任人,項目清單管理工作人員(信息錄入員),農村公廁改造工作人員名單;對每座農村公廁改造建立“一廁一檔一表一案”(一檔為《浙江省農村公廁現狀信息表》,一表為《農村公廁改造內容判定確認排查表》,一案為《農村公廁改造方案》);7月,累計開工數達到400座,完成改造數有70座;8月所有公廁全部動工,完成改造160座。城市廁所方面(任務指標5座),目前已完成方案設計并陸續進場開工,9月完成伯溫路北面徐村口公廁建設,10月完成伯溫路地稅對面和上林宅路口公廁建設,11月完成河濱公園和文化廣場下首親水平臺公廁建設。新增停車位方面(任務指標200個),截止6月底,興福堂片區CX-01地塊開發工程,包含專用停車位1200個,公用停車位200個。目前已新建專用停車位160個、公共停車位16個,爭取11月底前完成公用停車位建設工作。打通城區斷頭路方面(任務指標1條),目前棲朝路已完成施工圖設計,進入招投標階段。計劃8月份進場施工,9、10月份進行路基和路面施工,11月份進行路燈安裝和人行道標線,12月底完工。
【問】:文成縣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如何讓當地普通老百姓具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胡琪焱】: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是文成縣全域旅游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以此為契機,通過提升整體環境,挖掘當地文化底蘊,招引產業項目,植入新業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讓群眾在家門口增加創業機會,增加收入,切身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環境美轉化為富裕美:
1、促產城融合建特色小鎮。百丈漈鎮加快天湖省級旅游度假的開發建設,引入民資,開發民宿、打造咖啡街、石門臺、文創園等。該鎮的鄭白燕租下,下石莊村老民居,開發民宿“石門臺”,引進云南音樂人為游客彈吉他、打手鼓,帶動村里老宅全部出租,成為當地旅游新晉景觀。目前,下石莊村歷史文化村落子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這是文成縣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的最新的一個案例。 2、引旅游發展為增收致富。西坑鎮前些年,下山移民戶花10萬元買來一間民房,如今得益于鎮里環境整治,引來的游客增加,光房租、店租就大幅上漲。今年過年期間,鎮里外來游客激增,日均人數上萬人,鎮里小吃店,人手嚴重不足,甚至忙到謝絕游客的訂單為止。這是文成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促全域旅游發展,帶動當地居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取得成效的一個典型。公陽鄉,利用“利柿節”,全面展示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特色民俗產業及優美田園自然風光,僅去年的利柿節”就有6000多名的旅客前來游玩。(林童/文張麗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