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成讖”中的“讖”本義為預言、預兆,而且往往說的都不吉利,有點烏鴉嘴的意思。中國古代社會,小到個人命運、旦夕禍福,大到朝代更替、興亡治亂,都能見到讖語的身影。
隋煬帝:崩潰!姓李的太多,究竟殺哪個?
《資治通鑒》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夢里有神仙對隋煬帝說:“你要當心啦,有個姓李的要來跟你爭奪天下啦!”隋煬帝很擔心,問道:“那我要怎么辦呢?”神仙回答:“你要把天下姓李的都殺光!”
于是隋煬帝對朝中姓李官員進行篩選排查,最終確定的目標是李渾。隋煬帝越看越覺得夢里說的就是他,于是借謀反的罪名殺了李渾全家。
故事傳到皇宮外,朝野震動,滿城風雨,最終變成了一條流傳甚廣的讖語:“桃李子,洪水繞楊山”。究其根本,這種謠言能大行其道,只能說隋煬帝在老百姓心中形象實在不咋地。后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取代隋朝的反而是悶聲發(fā)大財?shù)睦顪Y。
回過頭來看“桃李子,洪水繞楊山”這句應驗了的“烏鴉嘴”,與其說它精妙準確,不如說它禍亂人心,讓隋煬帝庸人自擾,弄巧成拙。
陳勝&吳廣:魚腹丹書,篝火狐鳴
上面說到的讖言,只是碰巧與歷史發(fā)展不謀而合。另一類讖言卻是人們有意而為之,為達個人目的精心編造的。《史記》中記載,最早出現(xiàn)的是陳勝吳廣起義時期的“魚腹丹書,篝火狐鳴”。
陳勝、吳廣兩人想起義反秦,擔心無人跟從。于是他們將用朱砂書寫“陳勝王”的帛塞入魚腹之中,等這條魚被士兵買走殺了一看:魚肚子里寫著陳勝要稱王了!
到了夜里,陳勝派吳廣蹲在草叢里學狐貍叫:“大楚興,陳勝王”。士兵們夜里聽到狐貍居然能叫成這樣,都嚇個半死。古代士兵老實,就以為這是天意。這就是典型的人工制造的“讖言”,說白了就是為了炒作名聲,籠絡人心。
隋文帝:要抹掉黑歷史怎么這么難!
隋文帝楊堅,對自己搶七歲外孫的皇位有點不好意思,所以就制造一些讖言,假借天意,來堵住民間沸沸揚揚的流言蜚語。
先是有人發(fā)現(xiàn)野外有塊石頭,上刻一個“堅”字,下刻“八方天心”。意思很直白:我楊堅是老天爺心中的皇帝人選,我這個皇帝當?shù)妹皂槪『笥钟腥税l(fā)現(xiàn)了一只烏龜肚子里寫了四個大字:“天卜楊興”,大意是,上天說了楊氏要興旺!這些千奇百怪的預言,其實是皇帝為篡位的黑歷史涂脂抹粉。
潘安:自己挖的坑還得自己跳
《世說新語》中記載,史上著名的帥哥潘安,是自己一語成讖害了自己。
潘安曾經(jīng)受邀去石崇的私人豪宅金谷園赴宴,席上文人雅士們飲酒作詩,潘安寫了兩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大意:我跟我的鐵哥們兒志趣相投,一直到老了都在一塊兒,友誼長存。沒想到這句詩竟然一語成讖,成了潘安、石崇最終宿命的真實寫照。
原來潘安父親的前下屬孫秀跟這對好基友有仇。孫秀曾經(jīng)侍奉過潘安,潘安年輕氣盛,瞧不起他,一發(fā)火就對孫秀拳打腳踢。沒想到后來孫秀得勢,咸魚翻身做了中書令。
正巧孫秀跟石崇也有仇。石崇家中富有,美女眾多,其中翹楚綠珠姑娘,貌美無雙,又擅吹笛。孫秀曾向石崇討要綠珠,石崇拒絕且大怒,說:“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
綠珠事件發(fā)生之后,孫秀“既恨石崇不予綠珠,又憾潘安昔遇之不以禮”。于是,在朝廷的黨羽斗爭中,孫秀以謀反的罪名,扳倒了潘安和石崇。
石崇被壓上刑場,見到了昔日俊美無雙的好友潘安,兩人皆披頭散發(fā)。潘安苦笑:“我們倆今天可真算應驗了那句‘白首同所歸’了!”誰能想到當初飲酒作樂時的一句詩竟然和兩人的命運如此契合,著實令人唏噓。
歷史上這些應驗了的“烏鴉嘴”給權力紛爭、朝代更迭蒙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其實一句話而已,最多也只是給這些故事中的主角一個心理暗示,最終還是事在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