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信息流廣告是穿插在用戶想要閱讀內容中的廣告,因為對廣告的內容原生加工,讓用戶容易忽略其廣告屬性,從而有效地吸引用戶。
信息流(Feeds)廣告是指出現在社交媒體用戶好友動態中的廣告,最早于2006年出現在社交巨頭Facebook上,隨后Twitter、Pinterest、Instagram和LinkedIn以及國內的QQ空間、微博和人人網等社交媒體也相繼推出信息流廣告。
信息流廣告是將程序化購買與互動程度高的社交平臺結合在一起,具有投用戶所好、可分享、可評論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它以一種十分自然的方式融入到用戶的好友動態中,有很高的觸達率。
二、信息流廣告的內容
信息流廣告,也稱Feeds廣告,即在用戶查看的好友動態中插入推廣信息,并依據社交群體屬性根據用戶喜好進行精準推薦。展現方式以文字圖片加鏈接為主,點擊文字或圖片鏈接即可查看詳情,一般會標注“推廣”或“廣告”二字,以便用戶區分。它植入在用戶視覺焦點的內容中,基本不會像傳統的banner廣告那樣被用戶所忽視。
三、發展
1、信息流廣告是移動互聯網的產物。目前4.7寸—6寸是最常見的手機屏幕尺寸,在這樣的屏幕上,大面積放置廣告會降低用戶體驗度,因此以內容形式展現的信息流廣告應運而生。
2、信息流廣告操作簡單,打擾性較低,也解決了移動互聯網如何將流量變現的問題。
3、信息流廣告需要建立在對用戶行為的記錄與大數據分析基礎上,這樣才能更精準,也更容易被用戶接受,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4、從信息流廣告的應用前景,基于功能場景分析的多維度信息組合形式的功能開發,將大大豐富信息流廣告的廣告位數量與使用度。
四、信息流廣告的投放
信息流廣告的投放,是一門復雜的技術活兒。以Facebook為例,在Facebook有一個專門的廣告小組,每天要從數百萬個廣告中挑選出大約10個發到用戶好友動態中,這是一個動態、復雜的過程,既要保證廣告主的利益,又要確保無損用戶體驗。
Facebook排列算法的工作,就是決定哪些廣告應該排在最前列,然后計算排名靠前的廣告與哪些用戶的相關度高,其中涉及的考量因素包括:用戶的點贊、評論、分享以及他的好友與哪些內容有過互動等。
同時,為了不影響用戶的體驗,Facebook還會在廣告主利益與用戶之間,傾向用戶。如果用戶對某一類話題或者事件十分感興趣,評論很多,那么Facebook很少會將排名靠前的廣告發給他們,因為如果用戶對特定話題和事件很關注,則出現在動態中的信息流廣告會對他整體的使用體驗產生負面影響;而如果一個用戶大部分時間里只是漫無目的地瀏覽信息,沒有特別的愛好和選擇,則更有可能向他發送排名靠前的廣告,因為廣告在用戶動態中不會顯得突兀。
綜合來說,根據Facebook的算法,那些有大量用戶評論、點贊的內容、關于近期熱門話題的內容、短時間內收到大量點贊和評論以及分享的內容,才有可能被挑選出來,最終以用戶最為喜歡的形式(圖片、視頻或文字)出現在用戶的好友動態中。相反,標題黨之類的廣告很難進入排名前列。
實際上,信息流廣告的計算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僅要考慮向用戶發送什么廣告,還要決定什么時候發送給他們。當用戶登錄Facebook進入時,Facebook都會執行一次排名運算,決定此時此刻該在用戶的好友動態中插入哪一條廣告。為此,Facebook還會掌握用戶在何時、何地與某個內容進行了互動,大致掌握用戶在網上的活躍期。
為了保證用戶體驗,另一個社交巨頭Twitter在算法的精確匹配上也下了很大一番功夫。Twitter的廣告主選擇精準投放的依據主要包括關鍵詞、用戶興趣、性別、相同的用戶屬性和設備。僅用戶興趣,Twitter共提供了350個類別的選項,如教育、美食、美容、書籍等等,每一個大類下又細分出眾多小選項,比如電影下又細分動作片、動畫片、喜劇片等,廣告主只需要勾選相關標簽,就能投放到有相關興趣屬性的目標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