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出席“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時,發表了以《新股上市首日限價的彈簧效應》為主題的演講。
在2月16日的演講中,方星海表示,在引入“極大市盈率”概念后,分析發現三點。一是,在當前制度安排下,新股上市連續上漲天數更長;二是,二級市場投資者預期高度一致,盲目追漲,放大了價格扭曲,造成新股長期回報率低下;三是,創業板因為個體小,新股限價以后,扭曲效應更明顯。
何為“極大市盈率”?方星海解釋,就是新股上市第一天漲44%,隨后連續漲停幾天,最后打開漲停那天的靜態市盈率,是一級發行市盈率和二級市場上升市盈率的疊加。
研究的樣本包括2009年7月1日到2014年的240個IPO樣本,以及2014年7月以后到去年6月30日之間1016個樣本。
方星海說:“當前的制度安排下,新股上市連續上漲天數更長。從2009年7月份到2014年6月份,上市以后極大市盈率到了63.9,中位數是56。又引入一個行業調整的概念,用每一個公司的市盈率減去公司所在行業平均的市盈率。
在前面沒有44%限制的時候,新股上市后連續上漲天數均值是1.7。加了44%這個限制以后,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極大市盈率無論是均值,還是中位數都極大的上升了,行業調整后的極大市盈率也上升了,新股漲跌停板的天數也極大的增加了。”
1月12日,方星海在北京出席第二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時,也提到了新股上市首日漲停板限制的問題,并表示,“個人覺得應該取消”。
當時,他曾說道,新股上市首日上漲44%,但沒有交易量,沒有交易量的價格是虛幻的、不準確的。人為限制導致價格不合理,這非常不合理,而且限制了交易。
這就切合了演講主題中“彈簧效應”的含義,所謂彈簧效應,就是彈簧壓下去的幅度往往小于彈起來的幅度。新股上市首日限價,但之后存在價格超漲的現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方星海在2月16日的演講中還提到了新股發行市盈率不超過23倍的規定。
從近年來的IPO資料可以發現,新股發行市盈率往往被控制在23倍以內,不過,監管層并沒有就這一規定發布過任何文件,屬于“窗口指導”。方星海的講話相當于是監管層首次首開承認了這一規定的存在。
有意思的是,在1月份的講話過后,市場上曾有一些質疑的聲音,方星海在2月16日還專門做出了回應。
他說:“我在1月份人大會議上講了這個觀點,有人批評我說,方星海沒抓住重點,IPO的定價不改,想去改二級市場的價格。我今天回應一下,其實是這樣的,二級市場這個價格改起來相對容易一點,二級市場價格改好了,其實是為今后IPO的價格改革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參考,否則IPO價格改革也沒有參考。”
下一步,更有市場定價效率的IPO價格改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