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成為衡量空調產業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標尺。數據顯示,2018年空調內銷9258.7萬臺,同比增長4.32%,增速較2017年同期下降42.27%;出口5795.9萬臺,同比增長9.47%。在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下,雖然部分中國空調企業在國內外的發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對于以海爾、格力為首的領頭企業來說,強者恒強的產業出海格局愈發牢固。來自谷歌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中國三大空調企業全球品牌影響力海爾平均值最高。
頭部品牌優勢持續走強
聚焦到國內市場,2018年空調品牌集中度再次顯示高位擴大優勢,目前空調行業排名前三的一線品牌格力、美的、海爾2018年線下市場零售額份額占比73.6%,同比增長1.6%,行業頭部品牌市場占有率繼續走強。
對于格力,產品和渠道能力已經毋庸多言,2018年格力空調依舊是以科技核心主宰力形象示人,其在市場中的占有率仍然較高。而海爾和美的則從不同群體的用戶需求入手進行產品變革,對市場和品牌都產生了驅動作用。海爾空調率先完成從產品制造中心到用戶需求中心的轉變,著力建設健康空氣生態,贏得了主體用戶的廣泛認可。而美的則更傾向于從年輕消費群體剛需入手,2018年無論從營銷角度還是產品創新,都更貼近年輕化人群,以高性價比產品和松圈文化營銷迅速占領年輕用戶。
“創牌”成企業全球化出路
近年來,中國空調產業向全球范圍包括國內市場的產品供給量已經超過了1.5億臺,而其中體量最大的國內市場目前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對國際市場的拓展成為了我國空調企業規模化提升的重要路徑之一。海爾、格力等企業更是把擴展海外市場寫入了自身的發展戰略。雖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內市場的競爭仍然是全球空調產業的重心所在,但全球化的趨勢也正在沖擊著中國空調市場的競爭格局,其中一些需求上的變化進而也成為競爭格局變革的動因。
2018年,三大空調企業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也日益增強。其中,在全球化視野、影響力上最強的企業是海爾。谷歌趨勢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海爾空調自主品牌的全球影響力最高,優勢明顯。
從海爾發展歷史來看,20多年前,海爾就把創牌作為了海外市場拓展的戰略方向,憑借本土化制造、本土化研發和本土化營銷“三位一體”的自主創牌策略進行全球化布局。以俄羅斯市場為例,海爾空調已經超越了歐洲品牌成為了當地市場的第一。
在全球化沖擊下,中國制造面對的不僅僅是陌生的海外市場環境,更受企業視野和產品力的制約,海爾在這兩個方面都擁有引領行業的水平,其海外拓展、并購、以及創牌的發展道路將成為國內主流空調企業借鑒學習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