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家知名宏觀對沖私募的招聘引發(fā)熱議。
上海半夏投資發(fā)布一則“要求苛刻”的招聘啟事,對應聘基金經理/交易員的投研專長、價值取向、年齡體重均有詳細規(guī)定。
該私募老板是有“金融小魔女”之稱的李蓓,在宏觀策略私募頗有名氣。
私募寒冬背景下,這則個性化招聘或有另類營銷的運營戰(zhàn)術。
奇葩招聘背后的營銷邏輯據華爾街見聞了解,半夏投資2015年8月成立,法定代表人李蓓曾任交銀施羅德專戶投資經理、泓湖投資的基金經理。
12月22日(上周六),半夏投資通過官方微信發(fā)布通知,需招聘一名有三年經驗的基金經理/交易員。
值得注意的是,半夏投資對應聘者的體型與年齡做出特別要求,即“不能太胖,外型在人群的前1/2”、“我們希望您年輕一些,底線是年齡不能比李蓓更大”。
對于上述體型要求,半夏解釋稱“很不好意思不是故意歧視,這也是我們的文化,半夏投資的同事們全是俊男靚女。”
上述顏值要求與半夏投資公司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在金融機構招聘中極為罕見。
實際上,招聘中對外型提出要求并非稀事。比如,今年初,一位劍橋大學女博士在杭州創(chuàng)業(yè),開出百萬年薪貼,要求女性應聘者“體重180公斤、過去三年沒有減肥、每天自拍不少于10張”。
但是,上述創(chuàng)業(yè)項目招錄胖模,所以“在乎”外型。
然而,半夏投資提出各類顏值要求,招錄的乃是一名基金經理/交易員。
這家對沖私募歷來很看重外表嗎?華爾街見聞找出了2017年12月的半夏投資招聘通知。
上述對研究員的招聘要求可謂中規(guī)中矩,強調學業(yè)背景、工作效率、抗壓能力、價值觀、團隊合作等招聘需求。
華爾街見聞找到一篇李蓓的專訪,時間是2018年6月。當時,李蓓指出,對于熱愛并適合職業(yè)投資的人來說,二級市場非常公平。“不要求你具有背景和資源,不會看你是男是女,顏值和身材如何也基本沒有意義。”
她更強調,“職業(yè)投資生涯沒有天花板,存在達到金字塔最頂部的可能性。”
僅僅時隔半年,這位對沖基金經理眼中,顏值與投資本身的關系發(fā)生了劇烈逆轉?
實際上,半夏投資在招聘啟示中對股債商的投資經驗,有著極為明確的界定。華爾街見聞總結如下:
上圖中,招聘要求也盡顯嚴格,但與半夏投資宏觀對沖基金的策略定位相符,即對周期波動和拐點的研究基本功有很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半夏投資對這則招聘的直接動因,解釋為“有幾家大型金融機構考慮跟我們合作”,未來將布局投顧類產品。
在私募寒冬背景下,半夏投資以如此高調姿態(tài)招聘,或是一種獨辟蹊徑的營銷戰(zhàn)術。
李蓓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獲金融學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金融學碩士學位。
2017年12月起,半夏投資陸續(xù)發(fā)行七只宏觀策略產品。截至12月14日,該私募代表產品“半夏宏觀對沖”年內收益14.20%,最大回撤9.53%。
私募個性招聘的“常規(guī)”版本華爾街見聞了解到,個性化十足的招聘在頭部私募圈并非罕見,但更強調價值觀和職業(yè)規(guī)劃。
比如,北京一家名為漢和資本的私募,堅持超長期投資,在股票私募中以發(fā)行三年期產品聞名。
華爾街見聞注意到,漢和資本曾發(fā)布一個“管理培訓生”計劃的招聘,該模式在證券私募機構較為罕見。
該計劃要求管理培訓生在入職后兩年內,同時接觸研究、市場和投資者關系三大業(yè)務,并強調上述業(yè)務模塊互為支撐。兩年后,公司會根據管培生興趣和能力,逐步確定發(fā)展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招聘啟示列出三條“勸退”要求,即不適合該職位的應聘者:
包括:1)需要解決北京戶口的人;2)認為國有或外資企業(yè)職位一定好于民營企業(yè)的職位;認為公務員職位一定好于外資企業(yè)職位;3)完全不確定自己希望從事什么行業(yè),只想嘗試一下。
確實,個人選擇沒有對錯,但這家私募對應聘者的價值觀和事業(yè)規(guī)劃有清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