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4個示范縣走出縣域綜合醫改“山西模式”,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獲中央財政獎勵補助771萬元,實施“136”興醫工程啟動12個領軍臨床專科建設……1月15日,全省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2018年,山西衛生健康工作的成績單亮麗出爐。
24個示范縣走出了縣域綜合醫改“山西模式”
全面深化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24個示范縣在“六統一”管理和“六個機制”創新上取得重大進展,走出了縣域綜合醫改“山西模式”,先后多次在全國會議上介紹經驗。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運城市召開了全國縣域綜合醫改現場會,向全國推廣我省經驗。運城鹽湖區一體化改革分別受到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的通報表揚。
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在11個市全面啟動。
同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獲中央財政獎勵補助771萬元。縣域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藥品“五統一”管理。“雙隨機、一公開”衛生綜合監督執法在我省全面實施。
我省瞄準貧困人口需求精準施策,全省建立健全了健康扶貧“雙組長領導、雙督導落實、雙簽約服務”的推進機制、“一擴大、三保險、三救助”的保障機制、對貧困地區“四優先”的幫扶機制,貧困群眾大病集中救治病種數和救治率、貧困患者住院實際報銷比例均排全國前列。
嵐縣、隰縣、臨縣的健康扶貧工作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務院扶貧辦的通報表揚。健康扶貧的“山西經驗”在全國健康扶貧三年攻堅工作會議和2019年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作了交流。
啟動了12個領軍臨床專科建設
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我省堅持補短板、強基層,實施“136”興醫工程,啟動了12個領軍臨床專科建設。
同時,省內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面推開臨床路徑工作,在全國率先推廣縣域醫療集團優質護理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2110.2萬城鄉居民。“健康山西”信息平臺覆蓋46所三級醫院、78所縣級醫院、3000余所基層機構。建立三級醫院縱向幫扶縣級醫療集團醫聯體60個。成立省級專科聯盟37個。新設置審批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十余所,我省最大規模的社會辦三級醫院在運城開診運行。
特殊家庭扶助金標準提高
我省落實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關懷聯系人制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就診綠色通道“三個全覆蓋”。特殊家庭扶助金標準較上年提高了150元。
同時,實施母嬰安全行動,實現了每市、縣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兩個”全覆蓋。流動人口衛生計生信息共享系統完成國家試點任務。創建全國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示范縣區2個、健康促進示范企業學校14個。
累計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5個
大力實施科教興醫戰略,人才隊伍建設和科研工作取得新進步。縣級醫療集團人才專場招聘現場簽約1747人,被人民網等譽為“務實的引才之舉”。落實高層次人才獎勵經費資金301萬元。舉辦全國性學術年會5個,為歷年之最。
省衛健委直屬醫療機構建成院士工作站3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累計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5個,柔性引進院士11名。完成全科醫生轉崗培訓210人。招錄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270名。
新增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5個。“醫衛雙優下基層活動”、“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項目”、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全年培訓各級各類專業人員27萬多人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項。
創建國家級中醫區域診療中心2個
深入貫徹落實中醫藥法,推動中醫藥事業實現新發展。山西省中醫院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和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創建國家級中醫區域診療中心2個、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2個。
同時,建設基層中醫館120個、國家級傳承工作室19個。成立了山西省中醫藥“一帶一路”對外交流合作聯盟,入選國家2018年度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1個。
本報記者 贠娟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