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 何欣)今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保健品安全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保健品能夠“治未病”“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等以防治疾病為噱頭的夸大、虛假宣傳行為。
中消協稱,保健品不具備疾病預防和治療功能,任何宣稱保健品治病、防病的行為,都是不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規范性要求的。消費者不要輕信保健品能夠“治未病”“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等以防治疾病為噱頭的夸大、虛假宣傳行為。
中消協還提醒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應認準“小藍帽”標識,按需自愿選購,并認真核對產品批號和功能聲稱是否存在虛假、套用等問題,必要時,可通過屬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查驗真偽。
1月1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保健品安全消費提示。截圖自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
中消協指出了一些不法商家騙取消費者的慣用伎倆。為達到誘導消費者購買保健品的目的,很多不法商家以“免費”為誘餌,采取親情關愛、定期聚會,感恩答謝等方式,來獲取消費者的健康狀況、家庭收入、聯系方式及情感信任,進而為其“量身定制”大肆推銷各類保健產品。
為防止中老年消費者因保健品消費而上當受騙,中消協建議消費者遠離所謂的專家義診、免費體檢、免費健康講座、組織旅游、分時養生度假、以及會議營銷等商家法定營業場所以外的各類保健養生宣傳、經營行為。
而有些不法商家往往打著惠民工程、政府補貼、消費維權等幌子,利用國家機關、醫療單位、學術機構、行業組織的名義,以專家、知名人士、醫務人員和消費者身份對商品做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通過虛假打折、“雇托兒”“饑餓營銷法”等手段制造“現場搶購”的營銷氛圍,誘導消費者按所謂的“療程”“優惠”大批量購買產品。甚至有的打著各種社會組織和消費維權的旗號,聲稱能幫助消費者追討被騙買保健品款項,誘使消費者落入“連環騙”的圈套。
中消協提醒消費者,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方面,消費者不僅要做到掌握起碼的辨識商品真偽的能力,而且還應當做到掌握基本消費維權知識,購買保健產品或接受相關服務,應當選擇正規商家,通過正規途徑購買,并妥善保留購買小票,主動索要發票,保存在線交易記錄等必要的憑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積極通過正規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