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金枝
王青俊廣為人知的身份有兩個:一個是山西利普利拓煤機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另一個是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50歲艱辛創業再起步,她憑著多年來在國有企業培育的職業素養,帶著滿腔打拼熱情和創業理想,將“利普利拓”培養成工程刀具界的民族品牌,引領我市女企業家隊伍走上了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的道路。
50歲艱辛創業再起步
王青俊曾是太行印刷機械廠的一名中層骨干,在44歲那年遭遇了人生和事業的“滑鐵盧”。
2005年,在市場經濟的撞擊下,昔日紅紅火火的太印被迫破產重組,王青俊也因跨入“4050”人員行列而被迫下崗。那時,她失落、苦悶,但沒有消沉。她說:“我試著給民企打工,租賃柜臺賣服裝,但都不是我想要的狀態。”更多的學習、思考、考察之后,更加堅定了她高標準起步,做自己企業的決心。2011年8月,她成立了利普利拓煤機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那一年,王青俊剛好50歲。
初入市場,充滿艱辛。雖然方向有了,項目有了,技術有了,但是從國企到民營,從行政到實業,從守成到創業,盡管信心滿滿,依然要從零開始,要面對公司成立之后的資金、場地、團隊、管理、設備、市場、營銷、原材料等現實困難。她說:“為了籌集啟動資金,我瞞著家人,把全部的積蓄投放在了產品的研發上。”但這還遠遠不夠,為了爭取貸款支持,她一趟趟跑銀行,不厭其煩地向工作人員介紹產品性能和市場前景;為了攻克技術難關,她和科研人員一起查資料,做實驗,開會討論,四處求教,常常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為了驗證產品質量,數九寒天,她拿著產品到幾家不同的測試基地,和國際知名品牌產品同機測試;為了打開市場銷路,她帶領銷售人員,奔波在各地煤礦,穿梭于各大展會,拿著自己的產品耐心的向客戶推介、演示,一次次的試用、比較和等待。困了,就在車上打個盹兒,渴了餓了,就吃點干糧喝點礦泉水。
打造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11月,利普利拓公司的煤機部件產品一經問世,就通過了國家權威機構的檢測,全部指標達國內標準要求,甚至超越了國際同類知名產品水平,尤其以質優價廉、品種多樣、用途廣泛的截齒系列產品,填補了山西省礦山采掘煤機部件高端制造技術的空白,打破了一直以來國內礦用采掘機械部件被歐美國家壟斷,國內使用企業無話語權的被動局面。
2012年3月,利普利拓公司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設備管理分會授予“煤礦主要設備(配件生產)”資質證;5月,在成都舉行的亞太地區APEC會展上,利普利拓的產品被國內外同行贊為“中國產的金剛鉆,貨真價實的技術專利”。同年,由王青俊帶領的公司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石油勘探及采礦用金剛石硬質合金復合齒”“具有非對稱性強制旋轉翼的截齒”兩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利普利拓的產品迅速覆蓋了晉煤集團、蘭花集團、皇城相府集團、潞安集團、華潤集團、沁河能源等晉城及周邊地區的上百座煤礦,并快速進駐太原、西安、貴州、云南等地區市場,創造產值800余萬元,實現利稅200余萬元。
王青俊說:“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是打造工程刀具界的民族品牌。”利普利拓公司長期致力于產品核心技術的研發,一方面不斷拓寬使用門類,將部分超硬度、超耐磨的新型材料開發為優質新型產品,廣泛適用于石油勘探、城市建設、地鐵、隧道挖掘以及鐵礦、鋁礦等各種礦業采掘。并依據市場需求,自行設計研發出一條公路銑刨齒的自動化流水生產線,目前產品已在本地、上海、天津等地投入批量試用。2014年以來,公司先后取得7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率先在行業內引入深冷處理技術,使產品使用壽命提高了30%以上,被評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行業技術研發中心,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另一方面,王青俊帶領營銷團隊邁出國門,走進美國、澳大利亞、越南、外蒙、俄羅斯等地,在各類產品博覽會上亮相展銷,受到了外國客商的青睞。
近年來,利普利拓先后榮獲了“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山西省中小企業技術中心”“山西省民營科技企業”“專利工作顯著單位”“山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榮譽稱號,日漸成長為集技術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地方民營高科技企業,并穩步朝著具有國際水平的煤機部件制造廠商目標邁進。王青俊也成為城區九屆人大代表,市七屆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山西省三八紅旗手”“山西省巾幗建功標兵”“創建國家創業型城市創業先進個人”“優秀民營企業家”“創業巾幗先進個人”等表彰獎勵。
女企業家協會“掌門人”
#p#分頁標題#e#2014年,王青俊被推舉為晉城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她立足發展實際,不斷加大協會與金融部門的合作,幫助會員解決融資難題;和建行簽訂合同,為會員們提供了3億元的貸款服務;順應融資方式多元化趨勢,跟農商行、郵儲銀行、晉城銀行等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意向,為中小型女性企業尋找到了新的發展加速器;組織會員分批次舉辦金融知識培訓,提高了會員在投融資方面的新認識。
鼓勵會員積極投身電子商務實踐,優化婦女創業就業生態圈。引領100多家會員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開辦網店、微店,幫助會員實現無公害農副產品的線下生產,線上交易,使得全市連鎖式、循環型、規模化的企業越來越多。同時成立了女企產品內銷聯盟,通過開展內部展會,促進會員與會員之間產品銷售,真正實現抱團取暖,合作共贏。
在她的帶領下,協會不僅為企業家解決了發展難題,還營造了團結合作的氛圍。協會先后組織開展了“紅毯迎賓、模特走秀”活動,充分展示女企業家隊伍的風采;開展春風送崗活動、趣味運動會、讀書會、音樂派對,活動異彩紛呈,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她還積極倡導會員回饋社會,給困境婦女和兒童捐款,向社會弱勢群體奉獻愛心,樹立了女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