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中國孫子文化園“旅游營銷再現‘土辦法’ 宣傳車直接開上村鎮集市”的消息刷屏網絡,從業者相互交流著感想,普通民眾則拿著“明白紙”研究出游路線。近百路宣傳小隊、2000余行政村、440所學校……詳實的數據刻畫了景區的客源市場,也記錄著景區“土辦法”營銷的足跡。在推崇大數據營銷的當下,“土辦法”營銷是景區的大膽嘗試,讓營銷更加精準、到達率更高,面對面的宣傳,也讓冷冰冰的數字有了溫度。
景區營銷,需要現代化的大數據分析,也離不開“土辦法”的探究。春節臨近,各大景區都打起了“燈會”牌,或以燈會為主,或以燈會為點綴,以“燈會”“廟會”“民俗”等為關鍵詞的宣傳信息像往年一樣開始出現“星星之火”,并以燎原之勢在春節、元宵節達到高峰,極盡所能的爭奪著消費者的目光。不得不承認,在網絡如此發達、媒體渠道如此繁多的情況下,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碎片化的傳播方式讓閱讀更加便捷,再加上大數據“加持”下越來越高的營銷精準度,新媒體營銷成為眾多景區的“寵兒”。但是,新媒體廣告的到達率該怎樣衡量?閱讀體驗是否如預期的那樣詼諧、有趣?新媒體覆蓋范圍之外的群體該如何宣傳?目前,這些問題并沒有答案。
2019年1月,中國孫子文化園為即將亮燈的新春燈會派出近百路宣傳小隊,他們開著貼滿海報的宣傳車、拿著盛滿“明白紙”的宣傳袋走街串巷,來了一次實實在在的“地推”。他們將東營、壽光、博興、淄博等作為主要客源地, 也是他們“地推”的主戰場,農村大集、主要商超、學校周邊……所有人流聚集的地方都是重點宣傳的區域。他們用腳丈量著客源地范圍,用實際行動探索著市場的潛力,雖然沒有“一鍵推送”的便捷,但卻得到了最真實的市場反饋,并覆蓋了新媒體所不能觸及的群體,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到達率,讓“燈會”這一老少咸宜的活動成為一時的熱點。
“宣傳車”進村鎮,旅游營銷有溫度。“地推”是營銷人員與潛在客群的互動,這種營銷是主動式“出擊”,除了營銷目標更加精準外,潛在客群可以從營銷人員口中了解到更豐富、更形象的景區信息,營銷人員也能獲取更加準確、更加詳實的市場反饋。對于村鎮居民來說,熱熱鬧鬧的宣傳車開進鄉村,讓原本沉寂的村莊多了不一樣的色彩和活力,“去孫子文化園看燈會”將會成為這個冬天相互討論、串門拉家常的話題,這種口碑傳播對景區來說是一場最具價值、性價比最高的營銷,提升了燈會、景區的知名度。
景區營銷不可劍走偏鋒,也不可孤注一擲將“寶”全押在某一種宣傳渠道上,大數據營銷、新媒體宣傳覆蓋的是對網絡較熟悉的人群,而孫子文化園的“土辦法”正好彌補了網絡之外的市場空缺。“宣傳車”進村鎮,看起來是一種費時費力費財的笨辦法,但也正是這種“拙”勁讓景區對自身客源市場有了更加詳細、更加準確的了解,也獲得了最真實的市場反饋,為景區改進相關產品、完善自身建設提供了參考依據。(大眾網·海報新聞 韓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