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對溫州發展高度重視,先后23次來溫州考察指導工作。他曾精辟指出:“溫州的實踐是浙江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充分證明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正確,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正確。”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對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的40年歷程進行研究剖析,具有特殊的意義。
溫州發展的四個特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既是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溫州民營經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2017年底,溫州全市在冊市場主體90.2萬戶,其中企業22.3萬戶,民營企業占99%多,相當于每41個人當中有一人辦企業。
發展出題、改革破題。溫州之所以能成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先行者”“探路者”,最具借鑒意義的就在于溫州直面問題、先行先試,通過改革探索出一條條破題之路。從家庭工業到塊狀經濟、從專業市場到全球營銷、從收購兼并到跨國經營,溫州始終堅持以改革開道,破解發展難題。
立足溫州、走向世界。溫州人經濟是溫州發展的不竭動力。目前,有175萬人在國內、68.8萬人在國外創業發展,建立了268家全國各地溫州商會和350多個海外僑團,構建起一張遍及全球的溫商網絡。
整合資源、無中生有。溫州是一個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資源小市,但溫州人長年奔走于全國各地,商行天下,形成了“整合資源、借力經營”的獨有營銷思維,很多產品生產制造不在溫州,但全國最大交易市場在溫州,這是溫州民營經濟發展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獨特之處。
溫州發展的四點啟示
堅持解放思想、敢于擔當。改革開放40年來,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反對、有質疑、有爭論、有反復,但是溫州的廣大干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敢于擔當,為溫州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寬松的發展環境,使溫州民營經濟在爭議中發展、在質疑中前行。
堅持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仡?0年來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歷程,溫州人民一次又一次突破傳統的思維觀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從農村“包產到戶”改革到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從建設第一座農民城到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從第一個實行金融利率改革到國家金融改革試驗區,這些源自于人民的創新創造都是推動溫州民營經濟一步步發展壯大的重要力量。
堅持有限有為有效的政府治理。在個體私營經濟的萌芽期,政府不壓制、不扼殺,放手讓老百姓創業,盡量不干預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動;當民營經濟起步之后,政府不為各種爭論和非議所懼,積極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當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政府把能交給市場辦的事盡量交給市場辦;在市場失靈、失缺時,政府做好補位、到位,引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堅持黨組織在民營企業中的政治引領作用。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是黨在企業中的戰斗堡壘,在企業職工群眾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在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堅持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
溫州人展現的四種精神
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溫州人是改革發展的“探路者”,開創了許許多多的“全國第一”,創造了一個個鮮活的改革樣本。
開放包容、面向世界的開拓精神。溫州人商行天下、誠行天下、善行天下,現在的溫州,不僅是浙江的溫州、中國的溫州,也是世界的溫州。
永不言敗、守正出新的奮斗精神。溫州人用“四千四萬”精神,把各種“不可能”變成“可能”,書寫了一個個“溫州一家人”“溫州兩家人”“溫州三家人”的創業創新故事。
德行雙修、義利并舉的奉獻精神。獨特的甌越文化孕育了溫州人特有的精神氣質,形成了愛國愛鄉、思源思報、重德重義、務實求實的優秀品質。
【作者為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浙江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
盛世豪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40年來,浙江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124億元增至2017年的51768億元,年均增長12.1%,高出全國2.6個百分點,人均GDP由1978年的331元提升至2017年的92057元,跨入高收入經濟體門檻,實現了由基本溫飽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不僅為我國改革開放理論和實踐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浙江元素、浙江經驗、浙江案例,也為發展中經濟體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p#分頁標題#e#堅持以人為本,是浙江改革開放的目標追求。始終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并因勢利導加以保護和發展,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充沛活力。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率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率先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構建全覆蓋、?;尽⒍鄬哟?、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踐表明,堅持以人為本,不僅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人民群眾理解、支持、參與改革和發展的積極性,為發展提供無窮的智慧和創新,進而又推動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取得新突破。
堅持轉型升級,是浙江構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路徑。創新驅動,為經濟發展提供內生動力。1992年我省明確提出科技興省戰略,2003年省委把建設科技強省納入“八八戰略”。建設網上技術市場,引進大院名校,建設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資源,為區域發展提供創新支撐。“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一方面,持續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通過標準強省、質量強省、品牌強省建設,推動塊狀產業向先進制造業基地轉變、傳統產業從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另一方面,加快八大萬億產業做強做大,提升現代服務業新引擎,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動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是浙江開放發展的主要途徑。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從“出口導向、貿易興省”,到“立足全局發展浙江,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積極謀劃打造“一帶一路”樞紐,充分發揮各種優勢,積極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著力培育本土跨國公司,著力提升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和綜合服務能力。高水平“引進來”。通過G20杭州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提升全球影響力,大力推進開發區、自貿試驗區、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等各類開放平臺建設,集聚高端要素,吸引優質項目,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堅持統籌兼顧,是推動浙江協調發展的根本方法。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從率先發展民營經濟、推進農村工業化,到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通過“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謀劃實施“大花園”建設行動綱領,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到2017年,浙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054∶1,成為全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絕對貧困現象,成為全國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省份。踐行“兩山”理念,推動實現綠色發展。實踐表明,浙江正確處理“城與鄉”“山與?!薄敖洕c環境”等關系,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正確處理“兩只手”關系,是推動浙江發展的有效保障。有為政府推動區域市場化進程。一方面,按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環境的要求,推進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設,規范市場秩序。另一方面,主動推進政府自身改革,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活市場主體,推動民間力量主動參與發展,著力為區域發展賦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實踐表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二者不是相互割裂、相互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只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才能使市場機制更加有效。